明朝的商税是怎么征收的呢?
现如今实行的商税征收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钞关关税,也就是类似后世的高速公里上的收费站,不是海关关税。
关税是有明一代的一种税收制度。
是为明朝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新增商税税目之一。当时,政府在沿江和沿运河要地设征税关卡,对“舟船受雇装载者,计所载料多寡、路近远纳钞。”所征之钞或银,称钞关税。
设钞关税的目的在于通行钞法。
钞关税初行时,只对受雇装货的过往船只征税,税额按船的梁头座数和船身长度计算,这种税称船料或船钞。船钞税一般不税货,只税船。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现代人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公路里程1300公里,要走九段高速,交费624元,平均每公里交五毛。
玩过京杭自驾游的明朝人也都知道,从杭州到北京,最短水路里程1700公里,要过12个钞关,交费348文,平均每公里交两文。
明朝米价最低时,70文能买一石,当时一石米90斤,平均每斤米卖8文,用米价一换算,明朝两文钱跟今天五毛钱的购买力相差无几,那时候每公里交两文,刚好等于现在每公里交五毛。
现在的收费站不是问谁都要钱,军车、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统统免费通行。在某些地方,当地领导的车驶过当地的收费站,按惯例是不能收费的--钱是小事,伤了领导的脸面要紧。
同样的,明朝的钞关也不是问谁都要钱,它们有三不收:“领导的船不收,太监的船不收,进士和举人的船不收。”
明朝人过钞关,变着法儿逃费,有的造一对假牌子,在船头竖起来,一面写“相府”,另一面写“通政司大堂”,冒充官船,就像现在某些民用货车挂军车牌照那样;
有的请进士或者举人坐在船上当护身符,过钞关的时候,人家要钱,就让护身符出面对付,类似现在某些驴友开车出门时尽量捎一记者。
时代不同了,手法仍然会复古。
冒充官船风险太大,请进士或举人做护身符却百试百灵。
所以在明朝,进士和举人堪称一专多能,他们不但推动了文化教育产业的繁荣发展,而且在民营航运领域大显身手。船主给他们的回报也丰厚,明朝拟话本《文疯子传》里,一位秀才同时给两艘民船护航,拿了人家五两纹银的顾问费。
进士和举人比秀才有身份多了,他们更有资格帮人免交过路费,拿的报酬自然更高。
扯得有些远了。
这个虽然看似不是商税,其实也算是商税的一种,因为能够全国各地跑船的,除了官府军队以及官宦人家外,就只有那些各地行商走货的商贾了。
跑船的算是行商,另一个则是坐商,这是明朝商贾的两个分类。
对于行商和坐商不同。
行商有前面提到的关税(过关卡的税收)和市税(进入市镇贸易的税收),都是“直百抽二”或者“值百抽五”。即巡检按照货物的估价向商人拿钱,或者是直接拿走走相应的货物。
坐贾指那些定居下来的,或者称“铺户”,有明一代朝廷直接向要求这些铺户按照经营内容和规模缴纳一定数量的白银,并且承担“轮值采办”之役。即轮值期间铺户要负责衙门所需物资的杂物采办,往往是需要铺户先行垫付。
这种役很重,铺户亏累不浅。
一些不法的衙门执法人员往往使用手段对一些不给他们送孝敬的商铺实行轮值采办,一下子就能让这些商户倾家荡产,甚至是杀身之祸。
行商的税和坐商的税不同,虽然朝廷规定的商税是三十税一,不多,但是经手的人太多,各种附加的名目也多。
这样一来,朝廷没有收到多少商税,商贾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倒是让那些官吏们赚的盆满锅满,富得流油了。
税收的过程和具体的执行机构不明确分清,朝廷依旧很难收上来商税,即便是收上来了规定的数目,经过多人的手,从商户那里收取的也定比规定的,上缴的多得多。
所以,他提醒道:“之前朕就提到过,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日后,无论是农税还是商税,以及任何税赋,除了即将要成立的税务衙门之外,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收取任何赋税。”
“对于商税的征收朕的意思是各地的关税除了朝廷派出去公干的船只,军队的船只,执行任务的警察部队船只以及朝廷规定的其他指定船只外,任何个人和团体都不再免除关税,一律都要收税。”
“特别是一些官宦人家的船只,敢打着衙门和朝廷的招牌逃避关税的,一经发现不但涉事的所有人员全部十倍罚款,罚劳役一年之外,涉事官员直接罢官免职,罚没全部家财。”
“对于对进士和举人免关税的事情也到此为止,日后过往关口一样要缴纳赋税,逃逸赋税者直接革去所有功名外还要重处。”
众人已经麻木,皇上的想法真的非常全面,一点空子现在都不留了。
关税看似不起眼,在全国的税赋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多,但是同样是一个庞大天文数字,因为征收的关税大部分都落到了地方一些贪官污吏的手中,朝廷所的不多。
如果按照皇上所说,这算是堵住了一个漏洞,为朝廷免去了很大的损失。
一些人相视一眼,满脸苦涩,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也算是从中的获利者,日后恐怕收入就少了许多了。
不过,这种事情你能反对吗?
敢开口不用别人说,恐怕政事堂总理大臣于谦第一个就会发飙,更不要说提到这种改制的皇上了。
“说完了行商关税,下面再来说说坐商!”
朱祁钰想着后世的一些对生意人的各种法律规定以及各种限制和鼓励政策,他道:”其实,无论是坐商还是行商,都是商人,商税都是一样的,就以之前规定的十五税一先行改进。”
“关税不是只征收商人,而是针对所有人的一种税赋。为了便于管理和征收赋税,朕认为朝廷还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管辖大明全国各地商贾的一个衙门。这个衙门其他的事情不做,只负责管辖所有商贾。对所有想要行商做生意的商贾无论是行商还是坐商,都要严格审查,然后发放朝廷颁布的允许行商的资格证书,以规模的大小和所经营的生意种类分门别类,并且以此征收商税。一年一查,一年一审,一年一交,所有人想要做生意都要去这个衙门提交审核,交税,等等一切问题。”
“这样一来可就大大便利的商贾,也便利的朝廷,征收商税,审核商贾资质,管理等也都变得轻松起来。”
“对于那些没有取得朝廷颁发的允许经商的资格的个人或是团体,一旦继续经商便视为违法,不但要查封其商会,罚没其钱款,还要将违法者交由法院审判判决。”
朱祁钰笑笑,道:“如此一来,是不是一举数得,既能加快商税的改制,又能很好的制约一些违法商会的存在,还能大大增加朝廷的商税收入。当然了,对于一些商会,朝廷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扶持或是免税方面的优待,这个便有你们日后执行商讨具体的实施细节吧!”
“总之,商税也好,关税也好,甚至是任何赋税,日后都将再由地方统辖征收,一律由政事堂统辖,税务征收部门专门征收。四大院执法机构监督,立法院立法公布实施。一切都尽量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一切便能良性发展。”
“当然了,其中不免也会有些不足之处,这个也不需要害怕,有漏洞发现一个及时补上一个就是了。”
这种在后世看来极为简陋的管理商户的办法,放在此时的大明其震撼程度已经不足以用语言来表达了。
即便是自认为对朱祁钰甚为了解的于谦等人,初次听到这个方法后也是再一次的惊为天人,惊诧万分。
这真的是长在深宫,不曾离过京,经过商的大明皇帝吗?
众人的吃惊震撼,朱祁钰却没有一点自满或是骄傲的表情。这些都是拾人牙慧而已,有什么值得骄傲自满的。
他在想的是或许可以趁着此次机会再做一些改变。
朝中官员,或是地方官员和商贾的牵连也是很深的,远的不说,单说在他面前的这几位已经站在了大明权利顶端的大臣们,除了于谦之外,任何一个人的手里都有大量的商行商铺,即便是为了避讳他们没有亲手操持,但是也在他们的亲族手里。
这在后世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在大明反而没有限制。
朱祁钰则是想要改变一下这种不利于商业发展的弊端。
看了众人一眼,朱祁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政事堂要督促吏部告诫天下官员,开海商贸,商税改革自下一个月开始,所有官员以及其亲属三代之内不得经营任何商贸和远洋海贸,一经发现直接罢官免职,且要问罪!这一条从此之后就作为定制,但凡官员及其直系亲属一律不准经商,违反者重处。”
这一条朱祁钰早就想套在官员的头上了,以往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因为开海禁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跑出来反对。既然如今,那他就直接从根上给你断了,看你还怎么说?
在场的众人这个时候已经汗流浃背,脸色苍白了。这一条条的看似是改制商税,造福百姓,实则都是针对他们的,这还让他们怎么活?
可是,你敢反对吗?你敢一怒之下辞官吗?
敢辞官,这边辞官那边以廉政院为首的四大院就会找你喝茶。
这才是一拳打在了众人的软肋上,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于谦有些怜悯的看着在场的其他人,除了他之外,在场的辅政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几乎人人家中都有人经商。有的更是知法犯法,禁海除了禁了朝廷之外,肥了的可就是这些胆大的了。
同时他也感觉到心累,皇上太英明神武,且有点独断专行,让他这个政事堂总理大臣有些难做。
主要是皇上的各种想法实在是太匪夷所思,太超前,让他们应接不暇不说,还有些跟不上的节奏。
在这样的皇上手下讨生活,没有多大的压力。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则是压力太大。
“经商朕不反对,但是身为朝廷官员仗着身份和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公器私用就是犯了大忌。以往就算了,从下个月起,这种事情朕不想在看到还有存在。”
“与民争利,这可是朝廷官员以往劝谏皇帝的,这句话用朕现在用来告诫天下百官,不要与民争利,做好官员该做的就是好官。朝廷自然也不会亏待那些真心为百姓,为天下,一心为公的公仆的。”
“有想要辞官的趁早辞官,专心经商。现如今商户也不再是贱籍,可以光明正大的行商了,以如今大明的发展趋势,只要有天分,肯努力,赚钱还是很用以的。如果还想继续为官一任,为民造福,为天下一份力,那就趁早将家里的各种问题都解决掉,专心为官。日后即便是不能位极人臣,也可保衣食无忧,受天下百姓敬仰爱戴。”
朱祁钰说到这,微微停顿后又加了一把火:“日后,在大明,官员将会是所有人最不愿意去干的一种职业,因为当官苦,当官限制多。而经商或是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收入不俗,日子过得铁定比当官好。日后,人人都想要经商,最没有出息的才会来选择当官。不要不信,这种事情再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
没在这件事上说得过多,说多了他们也不信。官本位的大明,或者说是官本位的传统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说这个他们打死都不信的。
不过朱祁钰正在朝着方面去努力,他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富民强国,首先第一步便是富民。”
朱祁钰道:“国富民强在朕看来是错误的,民富国才强。所以,想辞经商要趁早,晚了市场份额都被瓜分了,可就很难再挣到大钱了。”
说完之句话之后,朱祁钰淡淡的道:“话尽于此,诸位都好好想想,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众人有些头脑发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就已经陷入了这种状态。急匆匆的离开了政事堂办公处,来到外面,冷风一吹,只感到浑身一颤,头脑方才清醒一些。
这个时候,他们方才想起了在政事堂班房内发生的一切,只感觉一层冷汗又冒了出来。
皇上如此大刀阔斧的革除利弊,首先动的可都是他们这些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一群人,损失不可谓不小,说是倾家荡产也不为过了。
“皇上这是要逼死我们吗?”不知道是谁小声嘀咕了一声。
乱说话是想要找死吗?
众人闻言脸色具是一变,相视一眼后,纷纷快步离开。
趁着刀还没有落到他们身上之前,还是快些提前准备一下吧,不然到时候损失可就大了。
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敢返回去找朱祁钰去反驳抗议,经过这一年多的历练,以及镇国军四处作战,连战连捷,皇上的威严与日俱增,已经有了不弱于开国皇帝权威。反观他门,除了政务,连军权和执法权都没有了,可没有这个胆子和皇上硬抗死怼。
变卖家产倒不至于,但是那些挂靠的大量田亩,掌握在亲人手中的商号,还在海上违禁航行的船队,这些都要尽快的处理掉。不然,顶风作案,依照皇帝的性子和铁腕霸道,一旦被发现,想死都难。
风暴已经在酝酿之中,这次的风暴规模庞大,定会席卷整个天下。至于在这场大风暴中有多少人因此失利,朱祁钰不会去管。
一切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为了未来。一小部分人的失利换取的是大明的欣欣向荣,他自然会全力去做。
况且,失利的本就是依附在大明身上的吸血蛀虫,只想着吸食大明的血液,却从不想着为大明做些什么。拿下他们对大明而言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