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对策(下)
“民生既有倒悬之急,为何州府拉不下颜面?不如尽早上报朝廷,请朝廷减免赋税,此为正道也。”
廉希宪此语一出,杨彦全也沉默了。
不错,这是最优解,上奏朝廷减税,减轻财政压力,与民休息,方可长久。
但王鹗做不到啊。
其一,朝廷攫取南方钱粮大力支援北国的方政策略十年不会变,北国久苦矣,相较于南方富庶地,北民的生活才叫举步维艰,没有朝廷输粮输钱,北民反叛之势永不止歇。
都活不下去了,谁认皇帝老子?
其二,赵官家曾言:光化襟四路之要冲,控江汉之咽喉,其治不弱襄阳,其兴尤比汉阳。
在上这是轻飘飘的一句赞扬,但在下就是对州府长官大力的鞭策,光化州历任长官都在奋力追赶襄汉,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事。
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别人都能收齐税钱,为何王鹗不成?那是不是变相的惰政?
就算赵官家同意,也会有不少的南方谏官以此论事,王鹗这个北人府君怎么当的长久?
“胡闹,州府大事岂能儿戏?税为国本,无天灾之年不可动摇,若每个州府官吏都请求皇帝减免赋税,朝廷如何自处?那只会是我等牧方者的失职!”王鹗冠冕堂皇的说道。
“学生失言。”廉希宪不敢再多言。
“保贤继续说说看。”
“归结起来也很简单,改变架构,让墟市不止是流通之市,应兴起本土实业,把光化变成物货产地,让商人自己主动来光化卖货交易。”
“光化州尚有铁矿,难不成要建几个矿场?亦或引川蜀织锦技术,大兴纺市?”王鹗抚须道。
“铁矿、纺市、煤场皆可作为,但这些厂市坊司需要大量钱财才能启动,州府并无充足的银钱应对。”杨彦全就是管账的,对库里有多少银子门清。
“州府少银,可引大行会来开采,届时州府从中抽利即可,而且开采买卖还可多征一份杂赋,一举两得。”王鹗自得笑道。
“只恐周期过长,大行会对州府心存芥蒂,很难成事。”
无论是探矿开采,还是纺造引流,大行会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时间,且和州府的关系要相处融洽,州府一旦换届,许多关系网又要重新罗织,甚是麻烦。
以上所述需要的是有实力有背景的大行会,譬如金玉黄一类,但这类行会能做到昌盛肯定有固定的货物来源,开辟新货源需要冒极大的风险,老船掉头,甲板腐朽,需要充足的决心和毅力,符合这样条件的行会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保贤不妨直说。”王鹗有些不耐烦了,有这闲功夫都能多读几篇古书了。
“少投入,来钱快这是主要思路,光化州现有资源中唯有一物:光化山川广布,树类繁多,林中不乏良木,伐木取材可换银钱!”杨彦全信誓旦旦的说道。
“伐木吗?物以稀为贵,林木遍地都是,能值钱吗?”王鹗表示怀疑。
“是良木,经年粗壮的笔直之木,光化州山林有不少人迹罕至之所,那里的木材一人难以怀抱,苍劲参天,作价高昂。若府君仍有疑虑,可寻一二懂行市的问问。”
“不必了,就依保贤所言,本府欲立伐建司,保贤充当主事吧。”王鹗拍案道。
“杨孔目所言之木需数十或上百才可长成,伐此神木,有损德行,招致山林不宁,水患不止。且竭泽而渔,绝非长久之道。”廉希宪就是这脾气,不劝心里难受。
“廉兄多虑了,伐木并非是毁林,选优而伐,林木可再长,数年之后依然郁郁葱葱,鲜有水土流失之患,至于竭泽而渔就更谈不上了,伐木之时亦可开矿纺织,两相无碍,百姓也有生计,等州府银钱可周转灵通,伐木即停便可,关于德行嘛,杨某未曾考虑这么多。”
有了钱财的积累就可以干更多事了,不必求着商贾,州府亦可自转。
“哈哈哈,善甫你就不要和保贤起争执了,你二人皆有才华,应该惺惺相惜才是。
保贤,这段时间善甫依旧跟着你观政务,杂事尽可交给他,不必顾虑。”
“是,府君(先生)。”
八月末,州府下达公文,发动固封山砦民夫千余人入山寻木,开启浩浩荡荡的伐木之旅。
是夜,陈宅。
今日算是归宁,杨彦全领着陈玲去拜会陈旦。
陈旦见孙女心喜,设宴款待杨彦全,陈玲在娘家更为活泼,宴未上菜,人已不知去向。
“保贤莫怪,玲姐儿自幼少约束,老朽也耳根子软,故而养成无法无天的性子,保贤日后要多加管教才是。”
陈氏行会走了,但陈旦老了,再也走不动了,只能留在光化城退休。
“陈玲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杨某也喜爱的紧。”杨彦全心道:这陈旦老儿又在给自己警示了,放心吧,一个小丫头而已,杨某犯不上与她闹腾。
“哈哈哈,保贤真是气度非凡啊。”
“不敢,今日登门有一事要拜托陈公。”杨彦全引话入主题。
陈旦驱退左右问道:“保贤只管直言。”
“陈公可知州府近日来的动作?”
“略有耳闻,只是行会已转移去了襄阳,只恐难以相助。”
“无需行会,只需陈公出手。”
行会是行会,陈旦是陈旦,老爷子这一生敛聚的钱财不在少数,他的半数家财绝对不止十万贯。
“这……老朽便直讲了,木材生意利薄难销,老朽接手多半会砸在手里。”
有道是无本的买卖人人做。木材生意所需成本少,有大把的人愿意穿林寻访良木,且木材积压时间一长容易腐朽,故而一天一个价钱。
“陈公多虑了,无需陈公出银,只需陈公露面收购即可。”杨彦全摆手笑道。
“原来保贤想用老朽这张脸面,那这事简单,老朽做捐客,出手几批木材不是问题。”
“非也,是杨某自己要做这个生意,碍于身份不便出面,故请陈公下场。”
“你有多少本钱?”
“十万零一十四贯!”杨彦全说得豪气干云。
“咳咳!那是老夫……保贤要三思啊,一时乍富,不可挥霍无度。”陈旦气的后槽牙都咬实了。
“杨某自有思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