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工部郎中的一天(上)
十一月末,小雪。
临安府,修文坊东,小院。
清晨一身素衣打扮的刘秉忠从院内走出,临行还不忘锁门。
对于工部工部司郎中来说,刘秉忠住的小院略显寒碜,朝廷曾多次赐予刘秉忠府邸,但都被刘秉忠拒绝了。
刘秉忠,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刑州人氏。生于金宣宗贞佑四年,官宦世家出身。
其曾祖父官至刑州节度使,其父归顺于蒙古太师木华黎,刘秉忠十三岁便在帅府为质子,十七岁出任节度府令吏,因不满为小吏,辞官归隐武安山,出家为僧。
其间刘秉忠随海云大师北上和林,刘秉忠身兼儒释道三家要学,又精通天文历法建造修筑等杂学,深得忽必列喜爱,留于帐中听用,一跃成为霸府谋主,以布衣身份参与军政要务,时称为“聪书记”。
淳佑九年,刘秉忠之父病故,刘秉忠欲回乡守孝,但彼时刑州已被宋国收复,忽必列认为风险过大不愿意放刘秉忠返乡,刘秉忠则坚持尽人子之孝,忽必列无奈只得了派人秘密护送刘秉忠返回刑州。
事情果然不出忽必列所料,刘秉忠一家老小被枢密院机速房甲士“请”到了临安,忽必列惜叹:吾痛失一臂矣。
刘秉忠被请到临安府后坚持不出仕,全平章屡次三番登门请之,最终刘秉忠无奈只得答应仕宋,但要求不为宋帝伐蒙古出谋划策,赵官家欣然答应。
不过事情似乎和刘秉忠料想的不一样,他这个官升的太快了,从文仕郎到朝俸郎,从秘阁修撰到直龙图阁,职位也从小官变成了工部主司郎中。
三年不到便许下如此重职,若是再等三年岂不是入主中枢?三年又三年眼看就要当宰辅了,刘秉忠很想说一句:尚书非吾愿,只想回蒙古啊!
今日非朝会,刘秉忠要去工部点卯。
工部者,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边耕屯田、土木水利、官办手工业等等的朝廷主职司部。
淳佑改制后,枢密院进一步削弱,三省六部的职能正常运转,文治内政,武御外敌,各司其职,泾渭分明。
工部下辖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事材场、铸印场、纺织造纸诸事场,兼领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等宫内外营造事。
设有尚书、侍郎各一人,郞中、员外郎各四人。
刘秉忠作为工部司郎中,实为各司院第一人,且去岁工部尚书游似卒于任上,赵官家任命右仆射史嵩之兼领工部事,又未设工部侍郎,刘秉忠以郎中之职实摄工部之务。
刘秉忠入了中堂,几位郎中、员外郎纷纷起身行礼:“拜见刘郎中。”
“诸位请坐。”
刘秉忠干练的落座主案,开始询问日常事务。
“两淮屯田司粮务资助之事进展如何?”
“回郎中,两淮屯司今年屯粮有六成已运达济南府,王知府亲自检验签收,以奏书报于朝廷。”
“明州船厂的宝船铸造可有成果?”
“户部海运司的银子迟迟未到,船厂只得先造未完成的两艘神舟,预计明年六月可下水。”
“嗯?”刘秉忠停笔抬头看向那位郎中:“你可去海运司催过吗?”
“这两个月去了六次,两次见到主事,主事言海运司的财务周转不佳,既要供给北运良木,又要开拓新的航线,需等明年秋日大商队返航泉州才可拨出银子。”郎中说话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刘秉忠平素性情淡薄,但在政务上十分苛刻,工部郎中一年多内换了三位,工部小吏在私下里都称呼刘秉忠为“薄性佛陀”。
“写一份劄子,明日与本官入宫面圣。”
“是。”
刘秉忠低头继续批阅政件,两刻后又问道:“事材场库存的良木还有多少?”
“自今岁三月初,海运司向北的货船就没停过,库中早就十不存一,下官令各地司院大量收购良木,才稍解缺木之危。”
“其中的甲级木有多少?”
甲级为优,只供修建宫殿。
“甲级木奇缺,下官曾暗访过市场,一方面优等木材需要较长的生长岁月,不易寻觅砍伐;另一方面某些商贾以货居奇,还在等待朝廷风向,等待高价买卖。”
“不是打压过一次了吗?”
今岁六岁,赵官家得知有人囤积优等木材,妄图破坏市场后龙颜震怒,下令彻查抓捕了一批商贾,止住了奇货可居的场面。
“商人逐利,更有些不要命的家伙,明面买卖不敢做,全都转去了暗市,官府难以摸到把柄,情况愈演愈烈。”
刘秉忠听到此处已经无心座堂,安顿了几件事物后,自己直奔水运码头而去。
西兴渡,税务场。
临安府的大型码头有五六个,每一个渡口都设有税务场,用于清点过关货物,从中收取利税,说来十分恐怖一个渡口利税比一个普通州府的年税都要多。
税务场绵延十余里,场上各类货物堆积,光是税务检验公吏就有上百人,这还是冬季,若在春秋之时,税务场还会抽调其他司院的公吏前来帮忙,前后忙碌一个月有额外的利红,抵得上临安府普通公吏半年的俸粮。
刘秉忠对税务场并不陌生,驾车直奔木材的堆积区域。
“来来来,官人瞧一瞧,此木乃两浙优等。”
“小人这里有两广来的木源。”
“南京路好木材,欲买从速!”
税务场叫卖是常有的事,毕竟再流通的平台也有货物滞留的时候,有些商贾人生地不熟,找不到门路使不上钱财就排不上队,货物只能堆的税务场等待腐朽。
刘秉忠下车逐一查看木材的优劣,不出所料劣木逐良木,市面上的好木材少之又少。
前前后后转了两个多时辰,只有两广、京湖的木材还算能看上眼。
值此刻,木材场一角传来了吆喝声:“瞧一瞧看一看,光化来的上等木材喽!”
刘秉忠循声而去,见一商贾坐在木材上,刘秉忠的目光瞬时被吸引。
十围之木,圆润笔直,质地坚韧,上等材料!
“主家,这木材是怎么卖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