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个朝鲜军官被当众剥了衣甲、在全军面前挨了二十军棍,罪名是临阵先逃,不能就地组织防守。
“汝等若想活命,明日随老子杀破此城!”济南都督府的一名营指挥使提着皮鞭大骂,这件事若是上报,这些朝鲜军官大约都要接受更严酷的惩罚,就连他本人也要被波及。
都知道汉军军纪严格,但纪律也要看情况的,若能大胜,上官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基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砍杀工匠、奸淫妇女,各级军官们也愿意替下属隐瞒一番的。
只是这一次朝廷派来的朝鲜兵,理论上都是刘锜的部下,随行的济南都督府兵属于半路抽调,这名营指挥使还没有摸清楚刘锜的脾气,也不好做得太过分。
其实东征日本,枢密院一直建议抽调各都督府兵力,如此一来将士齐心,但王伦需要消耗朝鲜,这个决定秦桧也支持,所以就出现了这么样的情况。
济南都督府属于内地都督府,日常的军事训练中,是包括守城、攻城的,作为王伦起家的老根据地,山东兵的战斗力天下闻名。
于是第二日整顿了纪律之后,汉军再次发起了进攻,皆以都督府兵小队为领头,朝鲜兵为辅助,以手雷为开路,并且每队皆调配了两门碗口炮,一场惨烈的城内巷战就此打响。
这个惨烈是针对胆敢反抗的倭人而言的,本朝名将之中,孙安最善打巷战,枢密院又派参军整理了孙安的战术思想,汉军一旦认真起来,倭人就此遭殃。
津和野城的战事一直持续了两天,等到汉军正式接管了整座城池后,城内残存的倭人百姓,只剩下不足千人。
这也是东征军进攻日本以来,第一座几乎被屠城的日本城池。
出了一口气的朝鲜兵兴奋地请求以倭人首级筑京观,得到了刘锜的同意,于是城内残存的倭人百姓被驱赶着砍伐树木,将数千具无头尸体全部焚烧。
烧毁尸体的大火持续了数日,甚至在夜间数十里之外都能看见被映红了的夜空。
这一战也让石见国彻底胆寒,此后汉军的推进便一路畅通无阻!
沿着倭国所谓的官道,从鹿足郡攻入美浓郡时,大量倭人百姓逃入山林之中,汉军并未追击,而是继续向那贺郡冲去。
安抚石见国百姓的任务,就交给了长门国的大藏氏,更准确地说,是已经改为刘姓的大藏氏。
朝鲜军官金真实也受命领兵跟了过来,他的任务是按照刘锜的要求,追罚津和野城战斗中犯错的诸朝鲜军官。
由于商朝时周人部落联盟就一直在关中地区与蛮夷作战,故而周朝建立后,周礼制度下,周人就形成了集体主义、为战争而准备的制度和文化。
可以说遵从纪律这个优点是刻在汉人骨子里的,因为只有强化了纪律的军事化管理,才能够让华夏人从四面环顾的蛮夷中,争取到足够的生存空间。
但显然朝鲜人并没有类似的强纪律性,哪怕他们受汉文明的影响极为深刻,但纪律性这一点而言仍旧不如汉人。
刘锜也接触过朝廷招募的草原牧民士兵,相对而言朝鲜人的纪律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他的追罚,也算不得太苛刻,只是再打二十军棍,收缴本该分配给这些犯错军官的缴获战利品。
金真实追上大军、宣读刘将军的命令后,朝鲜兵个个都很老实,军官老实受罚,实在是津和野城之战的前后对比明显,都督府兵接手了之后,表现出的战斗力差距,让他们实在无话可说。
高丽王国的历史,就是被辽国契丹人和金国女真人先后欺压的历史,虽然他们很想认高句丽为祖先,但随后崛起的新汉,将高丽王国就此变为了朝鲜行省。
对于朝鲜兵而言,他们所熟知的上一次筑京观,还要追溯到隋炀帝东征惨败、高句丽王国完成了这一壮举。
现在跟随着汉军,他们居然也能够筑京观,这可真是扬眉吐气啊!
筑了一次京观,就让朝鲜兵的士气大振,于是一直杀到那贺郡的浜田城,这一次汉军没有犯什么错误,从海面上赶来的阮小五船队,也协助陆地上的汉军发起了进攻。
浜田城一战而破,迩摩、安浓、邑智三郡望风皆降,佐摩银矿,或者说石见银山,就此落入汉军之手!
“这便是陛下所言的石见银山?”
阮小五瞪圆了眼睛,盯着引路的两个军情司军官,语气充满了怀疑。
虽然石见银山要到明朝时期,由于明朝更加发达的贸易、对于白银的巨量渴求才得以大规模开采挖掘,但早在百余年前,这里就已经被本地的日本官员、商人们挖掘,只是年产白银量不高,大约数万两而已。
军情司的校尉军官不敢怠慢,他们可是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收集到的情报,收买了佐摩银矿的探矿工匠,才确认了这里。
“怎敢欺瞒将军?别看这矿洞不大,但下官已经派了懂堪舆的人,去矿下看过了!”一名军情司校尉官说到:“这里的确是一座银山,就埋藏在地下!”
阮小五左看右看,这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矿场,但他不是专家,不懂得勘探,便只好信了。
钻进矿洞里四处看了一看,阮小五灰头土脸地钻了出来,便吩咐地说:“遵朝廷命令,这银山就由水师暂时接管,最多三日就要开工。”
“先前那些被捉了的倭人工匠,告诉他们好好干,我保他们性命无忧。过几日水师会从对马岛再送来一批朝鲜民夫,都将这矿山搜得仔细了,不许倭人随意进入!”
根据汉军搜缴而来的矿场记录文书,去年佐摩银矿产白银三万余两,这个数字放在已经被汉军占领的各处矿场之中也不算最高。
但既然陛下说这里是银山、军情司也搜得证据,阮小五便决定大肆开采一番,他的底线不高,只要一年采得三十万两白银,便不枉此行!
阮小五顺利接管了石见银山,又匆匆向浜田城赶去,水师要在城外海域扩建一座码头,原来的位置有个小渔村,被倭人称为和江港。
码头要扩建、从码头到矿山的道路要修建、作为水师驻地的浜田城也要重新修建,如此一来,人手不足,必须得上奏朝廷请求人力支援了!
虽然石见银山的第一印象很一般,但阮小五还是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