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郡,郡守府外。
距离考生的第一次静坐,已经过去了八日,郡守府外静坐的学子已经达到了上千人。
雁门郡郡守李大同开始用登记籍贯姓名的方法,确实短暂压住了这件事,但一众学子发现,这些签名的学子,也并没有被抓入大牢。
再加上张晋,崔时年,元弘毅三人的煽动,郡主府外每日静坐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起来。
李大同一直在等着张治通等人的回信,但这些人就像死了一样,一点回音没有。
如今他已经将事情拖了八日,已经激起了民愤,他不能再拖下去了。
现在雁门郡的百姓,说什么的都有。
因为李大同治理有方,百姓骂李大同的人倒是不多,主要是骂两位监考钦差和元盛的。
不管了!
李大同再次亲自来到门口,对蓝压压一片说道:“诸位学子,我已经看到了你们的请愿决心,我今天就向陛下上书,说明情况,请陛下彻查此事。”
学子们爆发了热烈的欢呼声,这说明他们赢了!
百姓们也看的很激动,元盛到底抄了没有?八成是抄了,好在一众学子们都是硬骨头,坚持到了最后,他们也跟着看看元盛到底有没有作弊!
张晋冷笑一声,哼!晋冀一党以为拖延些时日就有解决办法?此事是死局!
宰辅早已经在京都准备后,就等李大同的奏章一到,就对晋冀一党发起猛烈进攻。
李大同等众人的喧闹声小了一些,才说道:“诸位请放心,我一定会如实禀报元盛情况,还请诸位不要在郡守府门前静坐。”
张晋开玩笑说:“大人,这不会是你为了驱散我们的策略吧?我们还是在郡主府门外等着吧,等元盛被押解进京,我等自会散去。”
张晋现在一呼百应,他这么一说,一众学子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郡守大人继续包庇元盛,等他们这些人散去回到家乡之后,没有了这股势力,事情可能会不了了之。
崔时年半张脸微肿,说道:“对,我们不能散去,我们等着元盛被押解进京再说!”
“对,我们等着……”
“我们等着……”
李大同叹了口气,十分无奈,“行,你们愿意等就等着!”说完李大同一甩袖子,带着手下直接转身进了郡守府,哐当又关上了大门!
剩下情愿的都是有钱的学子,没钱的早已经回家乡了,没有那么多盘缠。
崔时年本来住在自己的世伯家中,世伯叫史建业,曾任五品官。
崔时年参与进这件事情中来,并没有和史建业说。
还是事情闹大了,史建业才听说崔时年干了这傻蛋事!
史建业说:“时年啊!你以为这件事只是一个小小的元盛科举舞弊吗?这次乡试考官都是晋冀一党,这件事背后一定有阴谋,瞄准的就是晋冀一党。”
“元盛只不过是他们攻击晋冀党的一个切入点!你们崔氏身在冀州,靠的是谁?靠的是晋冀党!”
“包括这雁门郡,能抵御西辽,安稳这么多年,靠的是谁?靠的还是晋冀党!”
“你以为冀州百姓安居乐业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晋冀党,靠的就是这帮心系百姓的好官!”
“如今你这个没脑子的,竟然成为了砍向晋冀党的一把刀,你父亲知道也会打死你!”
崔时年听到世伯竟然管他叫没脑子的,一股怒火从心中升起,“世伯,你说的这些我也懂,但是一码归一码,元盛抄袭此事确凿无疑,不能因为你说这些原因,此事就此揭过,这不是让寒窗苦读的学子寒心?!”
史建业呵斥道:“你还不明白吧,既然是针对晋冀党的阴谋,那元盛科举舞弊也应该是他们的栽赃陷害!我不管你怎么想,你立即退出此事回冀州!不要掺和!”
崔时年想到学子们对他的崇拜和信任,想到他慷慨激昂陈情时,内心的激荡,他说道:“世伯,事情在尘埃落定之前,我一定不会置之不理!我一定要带领数千学子,讨一个公道!”
史建业忍不住怒火,啪就是一个大嘴巴,抽到崔时年的脸上,“你真是个蠢货!被人当刀使,还上赶着!”
崔时年用手捂着脸,半天没反应过来,史建业竟然打他?八岁过后,他爹都没打过他。
呵!
崔时年忍着滔天怒火,对史建业行礼,“多谢世伯这段时日的款待,小侄不便再打扰。”
“你这个混小子!爱滚就滚!我现在就给你爹写信!”史建业气狠了,还举人呢,他都把事情说明了,崔时年都看不明白,官就别做了,免得给家里招来大祸!
崔时年就这样顶着半张红肿的脸,带着小厮投奔张晋去了。
……
京都,早朝。
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张治通上前一步,“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这是雁门郡郡守李大同的奏章。”
张治通将奏章递给太监。
“此次乡试解元是冀州元盛,但是学子们质疑元盛诗赋作弊,希望朝廷彻查此事,请愿的学子颇多。”
左相林承允道:“陛下,岂能因为一些学子质疑,就要彻查此事!雁门郡监考钦差为礼部侍郎冯兴文和大理寺卿周兴朝,我相信他二人的能力。”
冯兴文跪倒在地,“陛下,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此次乡试公平公正,没有科举舞弊之事!”
周兴朝紧跟着跪倒,“还请陛下明鉴!”
林承允的姿态很明显,要查雁门郡科举舞弊案,就是对周兴朝和冯兴文的不信任,此案决不能查。
龙椅上的赵晋面皮一抖,他说道:“我自然相信二位爱卿!二位爱卿快快请起。”
在大乾文官奏事一般不跪,士大夫地位颇高,如今冯兴文和周兴朝跪求,冯兴文又以项上人头担保,可谓很严重了。
赵晋问道:“冀州元盛?我听着耳熟,是不是就是那位发明了元氏犁的少年郎?”
当然,还是发明了元氏辣椒酱,玻璃和玻璃镜,以及正在用布匹快速占领大乾中低端市场的元盛。
冯兴文答道:“陛下,正是此人。”
赵晋一拍龙椅,“胡闹!元氏犁功在千秋!怎么能随意质疑功臣作弊?岂不是寒了功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