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1896年来了。
1896年前三个月,清国乃至远东都相当平静。
唯一算得上一件事儿的就是大隈重信成为东瀛新一任首相。
但东瀛换了首相,也没什么大变化。
东瀛陆军依旧还在和大汉军在辽东半岛南部对峙。
除此之外,风平浪静。
大汉军在训练军队,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逐步改造地方经济构成,继续推行授田制。
随着一批批土地被发放下去,军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参军的积极性也变得空前高涨,训练速度也大幅度提升。
千万不能低估华夏人对土地的千年热爱呀。
大汉军陆军的规模不断扩大,只是碍于缺乏军官甚至士官,训练好的士兵不能快速成军。
不过经过三个月紧急培训后,又一批中下军官和士官新鲜出炉。
从新兵营出来的士兵才得以消化。
清军也在招兵买马,扩大规模。
而且从纸面上看,清军的优势远比大汉军强。
清军通过一轮扩充,可动用军队就达到了一百万人,其中还有数万纯粹的骑兵部队。
这是大汉军所没有的,大汉军在南方,少马,配属的骑兵也主要用作侦察袭扰。
并且,大汉军上下全是纯粹的华夏人,而清军有着规模庞大的顾问团。
沙俄帝国在原有顾问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百多名军官,将顾问团的规模扩大到两百人。
自从进攻威海卫的计划通过,德意志帝国也将顾问团的规模提升到一百人,并且还派了五十名士官,帮助清国训练军队。
这可不是后世,此时作为一个弱国,军队中有外国军官团,是战斗力的体现。
不仅表示你接受了先进的军事理论和训练,装备了先进装备,还得到了军官背后国家的支持。
德意志帝国和沙俄帝国就是,双方军官合作,帮助清国建立了陆军参谋部,指挥全军。
甚至于,沙俄帝国还派出了军官直接指挥清国骑兵。
在一战彻底爆发之前,骑兵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各国依旧重视骑兵冲锋战术。
有了这些军官的加入,清国的水平确实有所提高。
特别是参谋部开始着手梳理军队,提高了清军组织度。
而代价不过是区区指挥权罢了。
但是,从深处看。
因为参谋部的整合,特别是对中上层各将领手下兵马的调整,已经引起了更底层将领的不满。
对于中上层将领例如管带及以上军官来说,他们家里有良田,有财产,手中也不干净。
要是被大汉军打过来了,一定是会被清算的。
所以,即便参谋部的整合行为触动了他们的权力,他们也只能咬着牙接受。
但更下级如队官甚至把总一级的来说,他们本就没多少财产,而且也没多少机会在家乡欺行霸市。
毕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武官,除非当地士绅非常废物,不然不用怕他,欺行霸市草菅人命也轮不到他。
这次整合,他们被分开到不同地方,去不同官员的手下任职。
纸面上看起来是没啥,但嫡庶有别,人家官员有好东西肯定先紧着自己人,脏活累活给新来的。
这样一来,这些被整合来的清军,日子就不如原来过的了,而且还危险,因为整合完是要上战场的!
按照目前的情况,上战场被顶在最前面的,也是被整合掉的这些人。
所以,大量下级军官和士兵的不满正在酝酿,其中以八旗兵为最。
八旗多年未战,早就成了摆设。
这次抽丁口抽了六七万人,人倒是多,但全是大爷,不服管教,还不能上手段。
说白了,这些人即便不是贵族,三代以内,总能找出几个贵族出来,五服内不说觉罗,贝勒总是有的。
这个敏感的时候,谁敢乱来?
“这些人只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要把这些废物塞进军队?清国不是有数亿人吗?”
这是德意志帝国顾问向项城提出的疑问。
非常直白,而且非常有道理,让项城有些汗颜。
但项城也没办法,只能把八旗兵放在后面了事,他可不敢说解散八旗。
没了八旗,这大清还是大清吗?
除此之外,大清的扩军方案,一次性扩充三四十万人,看起来只扩充了60%的样子,消化的完。
但实际上,经过与东瀛人的一战,清军死的死散的散,军队都是重新补充过的,老兵本就不多。
扩军后,新兵老兵比例超过3:1,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废物。
敢打敢拼的,在战争中已经死了大半了。
再往深处去分析,清国一个封建体制,失去了东南半壁人口、财税来源,巴蜀也起了乱子。
节节败退之下,如何能保持这么强的组织能力,三个月征召并训练几十万人?
其实方法很简单,光头也用过——抽丁。
或者说,抓壮丁。
三四十万人,九成是抓壮丁抓来的,他们有什么战斗力?
也许完成了训练后,知道一些战术动作什么的,听得懂一些简单命令。
但战斗意志呢?
难说。
…………
四月一日,京师,清国陆军参谋部。
总参谋长、平南大将军、加兵部尚书衔节制天下兵马,醇亲王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与会者二十余人,醇亲王坐在上首位。
左侧第一人是沙俄帝国顾问团团长、沙俄帝国陆军中将,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戈东诺夫。
右侧第一人是德意志帝国顾问团团长、陆军中将,汉斯·冯·莱因哈特。
从名字就能看出,二者都是贵族。
左右第一人是顾问团的人还无可厚非,但第二第三位都是顾问团的人,而且仅仅是中校上校。
清国的荣禄等领兵大将,只能位列第四席,聂军门、项城等坐的更后面。
而且清国人也不多,加上醇亲王也只有七个,二十余人的军事会议,只占比不到三分之一。
真不明白这是哪个国家的军事会议。
“亲王殿下,既然人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沙俄帝国顾问团团长亚历山大此时不像是顾问,反而像是总参谋长一样。
一旁的汉斯听出了亚历山大的意思,称呼你为亲王,而非总参谋长,是让你认清身份。
也就是,亚历山大想夺权的意思。
但汉斯没有和亚历山大争,反而是附和着亚历山大:
“是啊,人已经齐了。”
德意志帝国之所以加入这次争端,有两个目的。
第一,获取一块殖民地——这是第二个任务,也是次要任务。
第二,将沙俄帝国的目光转向东方,减少沙俄帝国对德意志帝国的威胁——这是首要任务。
殖民地固然重要,但只要能把沙俄帝国的精力牵制在东方,那殖民地只是锦上添花。
如果成功了,即便什么好处都没捞着,也不影响他回国后晋升上将。
“对对对,那就开始吧,大家,畅所欲言,畅所欲言。”
醇亲王内心叹了口气。
当初成立这个参谋部他是同意的,并且想借用参谋部帮助皇帝握住兵权。
自长毛之后,清国的兵权已经落入将领和封疆大吏手中。
醇亲王也将清国的衰弱原因归结于此。
所以,这次如果能收回兵权,也是件好事。
只可惜,他的想法是好的,但操作起来变了样。
沙俄帝国和德意志帝国逐渐控制了参谋部……
“王爷,目前右路军六十万兵马已经抵达了预定的地点,反贼虽然有所调动,但尚未意识到我军即将发起进攻。”
聂军门不满这些顾问,第一个站出来,挂上了地图。
沙俄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顾问团虽然控制了参谋部许多权利,架空了醇亲王。
但他们的人始终太少了,无法直接控制下面的军队。
才给了清国将领们反抗的机会。
“正面,从中原腹地到江汉平原,反贼不过区区五万兵马,而我足有二十万之众。”
“兵力对比是4:1。”
“鲁地方面,我大军集结四十余万,而反贼不过七八万人,我们的兵力是其五倍。”
“若是我军全面进攻,呈泰山压顶之势,必然打反贼一个措手不及!”
聂军门的打算是在几百公里战线上一次性梭哈。
没办法,聂军门清楚的知道清军的情况。
新兵数量多,而且就训练了几个月,没什么用。
清军的训练可不像大汉军一样成体系,他们是分散训练,甚至每个营训练的都不一样。
而且聂军门并不相信他们能有多高的士气。
这种军队,只能打顺风仗。
聂军门刚说完,项城就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
“我同意聂大人的战术!”
“我们在沧州、开封、南阳、信阳四座大营中储备了大量物资。”
“足够百万大军一起发动攻势。”
“若是犹豫不决,等反贼反应过来,战争进入拉锯战,不过是徒增消耗。”
在李大人、前任两江总督刘大人等人的举荐下,项城负责后勤这一块儿。
他亲手建设了四个物资储备大营,所以对清军的物资储备情况非常清楚。
关于清国的战略物资,他总结了四个字:
“洗洗睡吧。”
是的,在沙俄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援助下,他塞满了四个大营,并且下面的中小型物资储备仓库也塞满了。
但是!
也要看有哪些物资呀!
沙俄帝国的物资是用沙俄帝国提供的贷款买的,那价格可一点不便宜。
德意志帝国也一样,只是稍微便宜一些,但量不大。
如果仅仅如此也没啥,贵点而已,清国用的起。
但这是后勤呀!是物资采购呀!
怎么可能只让沙俄和德意志人吃?
上到太后王爷,以及太监。
下到采购、运输、甚至看仓库的?
谁不吃一口?
别以为王公贝勒们见这是救大清命的银子就不吃了。
正是因为是救命银子,它们才吃的更厉害,毕竟现在不吃,要是没救回来,以后就没得吃了!
大臣们也要沾一沾光。
包括他项城,也非常清廉的吃了几十万两银子,真的是非常清廉了,毕竟他负责整个后勤。
要是想的话,吃个几百万轻轻松松。
继续往下,那些将领们没办法在采购的时候吃一口,拨出来了,吃不吃?
还是那句话,不吃就没机会了!
拨出来的都是物资怎么吃?
简单,倒卖呀!
不论是粮食布匹,战马驮马,亦或者是枪支弹药,都是抢手货。
只有大炮,又重又贵目标又大,买家不多。
注意是不多,不是没有!
项城清楚的知道这些。
所以,特别赞同梭哈战术,不是因为清军梭哈能赢,而是清军根本打不起持久战。
甚至,继续等下去,清军会越来越弱。
现在就是清军最强的时候了。
如果可以,项城还是不想清国垮台,毕竟他奋斗多年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而是大汉军那边,没听说重用了什么投诚的人,相反,投降也得调查是否干净。
不干净就是个死。
他干净吗?
说不清楚。
“这个战术是不是有些草率……”
汉斯正要从战略、战术、难度三个角度来论证这个战术的不可行,亚历山大抢走了话语权。
“对!就该这么干!”
亚历山大狠狠的挥了挥拳头,破天荒的看着聂军门眼中满是赞赏,
“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绝对能轻而易举的取胜。”
“我们要做的就是告诉士兵,告诉他们要往那个方向进攻,进攻,再进攻!”
醇亲王感觉有些不妙。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百万大军,怎么一个个都这么草率?
他看向荣禄,荣禄摸了摸胡子,看了看聂军门和项城,最终点了点头。
醇亲王又看向汉斯,希望这个刚刚好像持其他意见的德意志帝国顾问团团长给点新想法。
“我觉得戈东诺夫男爵的方法很好,只要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汉斯直接改口,他可不是来和沙俄帝国爆发矛盾的。
至于清国?
谁理你?
不过想了想,汉斯还是打了个补丁,以免清国万一遭遇挫折,沙俄帝国来不及反应。
“再说了,初期只是东面的六十万军队发起进攻,西面的军队并没有动用。”
“亲王殿下要是不放心,可以命令西面的军队也做好进攻准备。”
汉斯是想说让西路军准备好支援东路军的。
汉斯心里吐槽着这种战术:
“果然是沙俄帝国,只有这群莽撞的蒸汽压路机才想得出这种战术。”
想着他看了一眼洋洋得意的亚历山大,
“帝国对沙俄帝国的警惕是不是太过了,这种程度的将军,我刚上柏林军事学院的儿子都比他的战术水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