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弥听命后咬字清晰的读了起来:
“臣郑和,望北而跪,皇帝圣躬安!臣所率船队,不负圣恩,已于南洋生擒陈祖义,剿灭海盗,还南洋安定,不日羁押陈祖义的队伍将抵达京师,由陛下圣裁!”
“随后臣一路直上,巡防各国,所到之处,皆称永乐伟业,心向大明天朝,并摆出良好态度,祈望与大明通商。臣此次随船带的陶瓷、丝绸、茶叶、精盐等货物一出,大受追捧,南洋以售卖之五分有一,臣请陛下再添置货物,一路北上。”
“臣深感吾皇巡洋决策之英明,臣以为财富取之于海洋,四海平则万事兴!臣此次谈听到陈兄所说满剌加(马六甲海峡)之地有佛朗机(西班牙)作乱,皇帝赐福,臣定像擒拿陈祖义一样,剿灭佛朗机,还满剌加一片安定!”
姚广孝听后笑着说道:“老衲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两件事,其一就是辅佐了一位盖世的英雄;其二就是教出来一位绝世的良才!”
朱棣听后,脸上的冷意渐渐融化,露出来欣慰的笑容,从小沙弥手中接过郑和来信后,递给了他一个眼神。
小沙弥识趣退了下去。
“郑和做的不错,朕当时果然没看错人,都已经开始找朕催货了,看来海上丝绸之路可行。当然,这里面少不了陈兄弟的功劳啊。”
财富取之于海洋,短短一句话,足以说明大明与海外诸国的贸易进展很顺利,证实了海洋上财富可能。
姚广孝郑重道:“老衲提议将此次下西洋的事迹传至天下,大力宣扬下西洋之功,友善邻邦之利,借此声势稳定民心!”
“准!”
朱棣点了点头,赞成道。
姚广孝趁热打铁的继续着朱允炆的话题:“老衲斗胆劝陛下一句,建文一事,应以大业为重,还是对百姓免了刀兵之祸吧!”
如今国内有摊丁入亩获取民心;国外有下西洋震慑诸国来朝,同时也让天下人见到朱棣的能力;
对于他来说,内外稳固,建文一朝已经彻底掀篇。
朱棣沉吟了半晌,随后缓缓开口道:“建文已死,将散布谣言的人员流放岭南吧!”
…
姚广孝见朱棣说的很轻松随和,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算是落了下来。
但下一刻,他的心又提了上去。
“要不朕找到建文,尊他为太上皇,在京师赐他一座楼宇如何?”朱棣话锋一转问道。
“???”
姚广孝闻言,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家这位陛下。
“开玩笑罢了。”
朱棣摆了摆手道:“也该将回京提上日程了。”
………………
江浙地区,余姚。
虞家。
虞氏家族,位于浙江余姚,是当地的一大世族。
作为传承百年的世家大族,虞家府邸仿若一座城中之城,恢宏大气,底蕴深厚。
朱漆大门厚重古朴,辅以鎏金门钉,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步入府邸,嶙峋的假山错落有致,潺潺流水穿梭其间,叮咚作响。
水池中央,一座八角湖心亭亭玉立。
整体望去,比陈羽所居住的府邸不知高了几个档次。
“谁让你参与建文一事,你知不知道如今永乐帝已带兵来到江浙!”
亭内,一位老者一边咳嗽,一边训斥着一位年轻人。
“我这也是被逼无奈啊!”虞清扬叹息一声:“这次永乐帝摆明了就是冲着江浙士绅前来,如果不进行反击,以后岂不是任由朝廷拿捏?”
“所以我就联合了龙门孙氏、河阳朱氏、郑氏家族等,一同散播有关建文帝的谣言……”
老者皱着眉头,眼中尽显无奈,他当然知道永乐帝此次前来的目的。
说白了原因还是在于他们。
当初见永乐帝公然违背祖制与朝中文官的劝阻下海,士绅很快采取了一贯的措施,控制舆论。
结果人家永乐帝王反击的更加犀利,直接带着政策前来江浙地区,与你贴脸博弈。
对于这种权力争夺已到白热化阶段的双方来说,士绅果断再次拿出了杀手锏——建文!
而这件事情老者并不知情。
原因就是老者年事已高,早早就将家族事务交给虞清扬处理。
但谁知道你小子这么勇!
那可是永乐帝!
是不是在建文手下过了四年的好日子,让你忘记了朱元璋时期的恐怖?
“糊涂!洪武帝当初为了皇位安稳,杀的人少吗?”
“永乐帝通过靖难起兵,骨子里与洪武帝是一类帝王,在他们眼中,什么都可以杀戮,什么都可以推倒重来,唯独江山社稷不能。”
“在建文所在地大开杀戒之后,如果让其顺藤摸瓜查到虞家也参与其中,那百年基业就彻底完了。”
虞清扬有些不相信的说道:“爹,不至于吧,谣言中建文所在地牵扯数万人,永乐帝真敢杀?”
老者见儿子还分不清局势,摇了摇头,沉默着没有说话。
见自家老爹不说话,虞清扬有些慌乱,他急忙说道:
“这次做的很隐蔽,锦衣卫应该查不到我们……”
虞清扬说这话的时候底气明显不足。
一般他们这些士绅都是在暗中做推手。
但这次无疑是对朱棣贴脸开大,人家朱棣可是带着人前来江浙地区。
查出来就是九族。
“老爷,来消息了。”
一位下人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秘信。
老者接过阅了起来。
越看,脸上的神色越是精彩。
“永乐帝没有管建文,而是将上奏建文一事的官员抄家流放岭南!”
虞清扬闻言,不知该喜该悲。
喜的是朱棣并没有深究此事,牵连不到他们了,九族保住了;悲的是他们士绅平日里对待帝王的招数,在永乐一朝,好像失效了!
“摊丁入亩,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老者浑浊的双眸很是深邃,沉吟片刻之后苦笑道:
“这就是靖难第一功臣,所谓妖僧想出来针对士绅宗族的绝户计吗?”
“狠,太狠了!”
要说士绅宗族之所以能够在民间拥有如此大影响力,核心就是徭役。
然后再通过徭役进行土地兼并,从而将被侵占田地的家庭,转变为自家的佣户。
但现在摊丁入亩取消了徭役,而且赋税平摊,不仅如此还要给徭役工钱。
在这种制度下,土地多了未必是件好事。
“爹,这简直就是在绝我们的根啊,您老亲自出山吧,我们再召集江浙其他士绅大族商讨,接下来该如何反击。”
老者有些失神的说道:“已经没机会了!”
“摊丁入亩一出,江浙地区民心必将归附永乐帝!”
“皇帝手中的武器是军队,而我们手中的武器是田地;现在武器没了,就是案板上的鱼肉,彻底没机会了!”
虞清扬有些不甘心的问道:“爹,我知道建文真实的行踪之地,不如我们……”
老者道:“没用了,江浙地区推行摊丁入亩只是一个试点,按照这个进度,不出意外来年就会推广全国,那时谁动新帝谁就是反贼,建文也是一样!”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建文再无归来可能!”
“摊丁入亩我会全力配合朝廷的,至于你……过几天带些银两去京师吧,看看有没有门道,加入到下西洋的行列之中。”
“呃……”虞清扬有些没有理解老爹的用意。
老者微微颔首,对着虞清扬强调道:“记住,永远不要与大势作对,要顺势而为才能让我们家族永远传承下去。”
“儿谨记教诲。”虞清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