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
朱棣望着金陵帝都斑驳的城墙,脸上很是惬意。
踏入暮秋,清晨第一口呼吸,鼻腔率先捕捉到丝丝凉意,像薄荷的气息,轻柔地钻进肺里,让身体不由自主打个激灵,瞬间驱散了残留的倦意。
江浙一行对他来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了推行摊丁入亩,他已经与徐皇后分别一个多月了。
甚是想念!
此次回来,他并没有通知朝廷,主要是这次走后,朝中三个儿子各怀鬼胎,他要好好敲打一番。
……
到了皇宫之后,朱棣打算先去找徐皇后腻歪腻歪。
但没想到,刚一步入后宫,就见几名宦官、宫女,乱做一团。
朱棣懵逼之际,领头的太监见到不远处的皇帝,顿时吓的跪倒在地,脸上满是慌乱。
“没个正形,成何体统!”朱棣怒斥道。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永乐帝回来了,顿时全部惊恐的下跪,唯有领头的宦官哭丧着脸,断断续续的说道:
“陛下,皇后娘娘……她……她咳血晕倒了!”
话落,
本来还气定神闲的朱棣顿时不淡定了,飞快来到出言宦官跟前,沉声说道:
“朕走之前皇后还好好的……现在什么情况,你给朕说清楚!”
听着朱棣的咆哮,差一点就给此宦官吓尿了。
但他好歹也在宫中干了十多年,也算见过大风大浪,快速稳定心神后,哆哆嗦嗦的说道:
“前段时间都察院出了如此严重的事情,娘娘说要想些办法弥补受灾地区,于是亲自带着宫女们学习织布技巧。”
“几天前却因操劳过度病倒了,今日更是病情加重,从卯时一直咳嗽到辰时,方才更是咳出一大口血,晕了过去。老奴也是慌了,不知如何是好。”
自朱棣登基之后,徐皇后的身体每况愈下,哪怕遍寻世间名医也没用。
因此这次下西洋之前,朱棣特意交代过郑和,要在海外再寻名医,用来治疗皇后病情。
现在看来,反倒因此次赈灾,导致皇后病情加重了。
他额头上青筋暴起,当即吩咐道:
“还愣着干什么,立刻将太医院的御医全部给朕请过来!”
朱棣补充道:“用朕的马车,先将太医院使戴思恭请过来稳定病情!”
有人主持大局之后,数名宦官立马飞快的执行命令,直奔皇帝马车,目标太医院。
这种关头,这些宦官宫女一刻也不敢懈怠。
永乐帝与徐皇后的感情,所有人可都看在眼里。
皇帝要是迁怒他们,那就是死路一条。
看着马车渐渐远去,朱棣慌乱不已的内心,这才稍稍获得了一丝宽慰。
就在刚刚,当徐皇后病重的消息传入耳中,仿佛一记重锤,瞬间将他拉回往昔战火纷飞的战场。
那时,
大军压境,喊杀震天,箭矢如雨点般袭来,局势岌岌可危,生死悬于一线。
此刻,
同样的无力感与恐慌,如汹涌的潮水将他淹没。
朱棣只觉喉间发紧,后背的冷汗已蜿蜒而下,打湿了脊背。
“你们几个还愣着干什么!”朱棣突然暴喝,“赶快带路,朕要去看望皇后!”
几名宫女吓得一颤,随后,手脚并用慌忙起身引路。
朱棣脸上再无之前的从容,全是紧张。
本来这种情况,对登基已有数年的他来说,不可能出现。
但现在他不再是一个君王,而是一个丈夫。
一个担心结发夫妻安危的丈夫。
“妙云,你可千万不能出事啊!否则,以后朕就要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朱棣一边急匆匆的赶路,一边口中不停喃喃念叨着。
朱棣与徐皇后婚前便已相伴相识,是真正的少年伉俪。
而在婚后的九年里,徐氏先后诞下了七个孩子,这期间,朱棣也没有‘雨露均沾’,未和其他女人生下过任何一个孩子。
朱棣登基之后,与徐氏感情越来越好,两人经常同吃同睡,一起讨论诗书,拥有着相同的爱好,也能一起讨论国家政事。
朱元璋曾下令后宫不得干预政事,但朱棣却常常主动与妻子探讨,他不限制妻子的才能,相反,朱棣也时而称赞与徐氏的想法不谋而合。
帝王在情感上总是孤独的,但徐皇后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点。
朱棣真不敢想,假如徐皇后真出了什么事,他估计会发狂。
很快就来到了徐皇后休息的屋内,遣散众人后,朱棣单独走了进去。
徐皇后躺在床上睡的很安详,若不是那毫无血色、微微泛白的嘴唇,很难让人察觉她正被病痛折磨。
朱棣见到见到榻上的妻子,眼眶刷一下就红了,他坐在床头边,小心翼翼的握住徐皇后的手,柔声说道:
“妙云别怕,朕回来了,你一定会没事的。”
“下面的人也真够蠢,你都病倒了也不知道请御医,好在朕回来及时。那帮御医,尤其是戴思恭,医术高超着呢,他出马你一定会没事的。”
“三个儿子自从朕坐上那个位置之后,兄弟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离开了你这个当母亲的调和,他们恐怕会打起来……还有瞻基那孩子,一直和你亲近。他长大之后,还想让皇奶奶指婚呢……”
“你要挺住啊,要不然……我也承受不住啊!”
朱棣说着说着,声音都有些哽咽起来,显然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