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安朝台下深深行了三揖,才缓步入座。
周教谕坐在他右侧,徐山长则居左。
清了清嗓子,林向安缓缓开口:
“诸位同窗、乡亲父老:
今日林某返乡,得周老先生的厚爱,邀我来给大家说几句体己话。
我不过是个寒门子弟,侥幸中举,论学问怎么敢与堂上的诸位夫子比肩?
但既然回了家乡,总得掏心窝子与诸君唠唠。
这读书赶考的门道、做人的道理,权当是抛砖引玉!”
虽说是严肃的场合,但今天的讲学主要是为了和学子们分享一些考试的经验和心得
林向安自己也不喜欢太拘束,于是简单几句后,直接切入正题。
“大家都知道,科举最重要的还是《四书》,
但读经之法,最关键的就是要‘精熟’二字。
我记得以前读《孟子·公孙丑上》的时候,有一段‘不动心’的内容。
读了好多遍,始终没搞明白。
后来在老师的指点下,才终于领悟到,
朱子《集注》里说的‘心有主宰,则外物不能移’才是解开疑惑的关键。
说到这里,我可以举个例子:
前几年浙江乡试的题目《虽千万人吾往矣》。
破题的时候,得直击‘勇’字的来源,
‘圣贤之勇,不是血气之逞,而是义理之充足’。
接下来,承题就得引孟子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时就得紧扣‘义理’这两个字。
然后起讲,我们可以说‘勇’与‘仁’、‘智’的关系,
正如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
各位要记住!
八股文虽然讲究格式,但最重要的是‘理真法老’,这才是最佳选择。
如果只模仿形式,不去追究其中的道理,
就算词藻再华丽,最终也难以打动考官的眼睛。”
林向安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讲解起来通俗易懂。
接着,又谈到了《大学》的修身之道,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在修习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如何学习,如何理解,如何总结,如何复习。
可以说,这些过程拆解,让大家对学习技巧有个概念。
同时学习内容要关联,将学到的运用在生活里,而不是停留书上。
平日要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越多的观察,越能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理论与现实结合。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在策论中答题中更加务实,避免停留在表面。
讲解举例分析的过程中,林向安还巧妙地将内容与刘知县在县中的作为结合了起来。
表面上看似随意的讲学内容,其实也有借机称颂之意。
讲到后面,林向安特别强调了考生心态的重要性。
期间还强调,考生心态的重要性。
求神拜佛,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宁,但想要考上功名,最终还是要靠平日积累的功夫。
神灵无法代替我们的努力,真正的福报,是自己日复一日的积累与修炼。
如此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已经讲了半天。
在场的学子们听得专心致志,仿佛都从中获得了不少启发。
最后,林向安面带微笑,勉励道:
“乌程的苕溪水,九曲十八弯,终究会流入太湖;而读书人的苦功夫,千锤百炼后,自有天道酬勤!”
随后林向安给了大家提问的机会。
虽然林向安心里有些想自由地回答提问,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这个权利。
提问者必须先举起木牌,等周教谕点头同意,才能起身提问。
而且,提问之前,必须先向孔子像行揖,再向林向安行长揖,这才方能开口。
若是有不恰当的言行,事后可能还会因为冒犯,而遭到处罚。
几个问答之后,讲学终于接近尾声。
周教谕起身,向林向安行了一礼:
“今日蒙林孝廉不吝赐教,诸生必当以孝廉为榜样,焚膏继晷。”
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谨以县学薄礼,湖笔十管、松烟墨五锭,聊表谢忱。”
林向安收下这些礼物,幸好他提前有准备,备好了回礼。
于是,他决定送一套珍藏版的四书给县学。
这套书他之前在杭州书铺买过,虽然当时是为了收集消息,但这套书确实有一定的价值,送给县学正合适。
除此之外,林向安还捐赠了五十两银子,作为自己的一份心意。
既是对教诲的感激,也是希望能为学子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当讲学结束,生员们开始离席时,从后先走。
每个学子都依照规矩,先向孔子像行四拜礼,再向举人和教谕行揖礼。
整个过程都显得十分严谨有序,期间不许喧哗,氛围也很庄重。
讲学结束后,林向安和乡绅们聊了几句寒暄。
临走时,他让段昊初稍等片刻,婉拒了周教谕请客的邀请。
然后和段昊初一同前往文思苑。
路上,林向安和段昊初聊起了学报的事情。
虽然学报是他亲自创办的,但他一直觉得。
既然已经是大家共同参与的项目,就要考虑各方的意见和看法。
段昊初思索片刻后,开口道:“我俩若是都退出,日后其他人强行接收,怕是文石兄几人也无可奈何。”
学报现在已经成了县学的一部分,口碑也不错。
大家都看好它的前景,同时能提升自身名望和影响力。
估计也有不少人想趁机分一杯羹。
如果他和林向安退出,孙文石几人未必能维持住局面。
“是的,学报现在这么好,怕是有些人会眼红。”
段昊初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若我们一走,文石兄他们恐怕不容易撑住。”
林向安点点头,表示同意。“我也有同样的担心。我们若是去京师,根本没时间再去管学报。而且我们一退出,肯定会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得找人加入。”
现在学报方面,文思苑就剩孙文石、杨辉、刘文昌和邵明四人。
虽然这几人磨炼一番,但除了刘文昌,其余三人能力、经验以及人脉,确实还有些差距。
林向安沉思片刻,“看来,这事得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