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到达文思苑时,院子里空无一人。
这座院子,林向安有备用钥匙。
屋内整洁干净,显然有人打扫过。
正值饭点,段昊初便让身边的小厮段茗去酒肆买些饭菜。
交代完后,段茗便出门去了。
林向安随即点燃小灶,开始烧水,准备泡茶。
段昊初坐下,望着林向安不拘小节地忙碌,忍不住笑着摇头,说道:“咱们先在这里歇会,我让段茗去买些饭菜,咱俩就在这里吃吧。”
虽说不确定他们会不会到,但正值饭点,估计都去用餐了,也不急于一时。
林向安点了点头:“行,等晚点,再让人去把他们叫来商议。”
小灶里的木炭已经点燃,林向安从水缸里捞水倒入水壶,放在小灶上,让它慢慢烧开。
这才转身看向段昊初。
学报要增加人手其实不难,难的是选对负责人。
既要有能力,又得品行端正。
这么一来,挑人就得从廪生中去找合适的人。
不过当初他在甲班,跟这班同窗接触并不多。
大多是因为忙碌,加上彼此间的竞争心态,交情并不深,更多是点头之交。
目前,县学的廪生不过二十人左右。
林向安心中快速筛选了一遍,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便转头看向段昊初:“学报的负责人,你心中有合适的人选吗?”
段昊初心中盘算着,会试难度极高,结果难以预测。
但学报的影响力和随之而来的声望,对于新科举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有利的机会。
与其退出,倒不如选择退居幕后,保持多种选择。
新科举人为了扩大影响力,一般都会主动为县里的百姓做些实事。
像科举世家的潘氏家族,常年给贫苦百姓施粥、救济,在百姓间声望很高。
有的举人则通过修桥,修水利等工程来积累民间威望。
而学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连学政都听说过。
如果能持续办下去,不仅本县,甚至其他县也能逐渐拓展影响力。
“我心里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林向安侧目望过去,追问道,“谁?”
“可以让李修竹兄来负责。”
李修竹,字谨之。
若真能让他来负责,这无疑是个好选择。
林向安面上露出迟疑的表情,“李夫子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他也得参加会试,怕是没时间吧?”
段昊初摇了摇头,露出淡淡的笑意。
“今日我与他闲聊过,询问过此事。他说,想再等几年再去。现在,他目前留在县学继续教学。”
林向安这才想起李夫子的情况。
李夫子为人父,上面的父母已经过世,肩上担子重,且有两个孩子。
大女儿已十二岁,小儿子才七岁,正是需要教导的年纪。
乡试本就已经离开了好几个月,若是再去会试,一走就是半年,途中还可能遭遇危险。
显然,李修竹没有立即去参加会试,也是顾及家里的情况,定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林向安点点头,感慨道,“李夫子的确是最好的人选。”
李修竹不仅是他的恩师,两人有多年的师生情谊。
再者,宋桐、薛文逸这两人也考中了秀才,平日里与文思苑的事务也有不少交集,学报的事情他们也熟悉。
也可将二人吸纳进来,这样的话,再加上杨辉,李夫子定会全心关照。
再加上孙文石、邵明,以及刘文昌,这样人手就足够了。
之后学报也会更稳妥了。
段昊初点了点头,“你去请谨之兄,他定然会答应。咱俩也可以挂名,不必退出,本来举人之间结社是常有的事,学报也会因此更有影响力。”
有三位举人,时间合适的话,还能轮流负责。
这样一来,彼此之间的合作也更有保障。
再者林向安非常尊敬李修竹,有他在,李修竹也不会抢走学报的所有功劳。
若生员知道了,学报的威信定会大增,他们也会更加看重学报。
林向安并不知道段昊初心里想了这么多,不过经段昊初提醒,反而觉得此提议十分可行。
“嗯,的确可行。等会和文石兄几人商议一下,想来他们也不会有异议。事后私下我在去邀请李夫子。”
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没过多久,段茗提着饭菜回来。
林向安和段昊初便在小院里吃饭。
就在这时,院门突然被推开。
“我还在想,院子里的门怎么开了,原来是你们啊!”
孙文石进门后,看到两人,眼睛一亮,露出愉快的神色。
走在后面的杨辉也笑着说道:“刚才我俩还在商议学报的事,心想着你们不在该怎么办,没想到你们就在这里。”
几人毕竟交情不错,私下里称呼稍微客气些,相处倒也如同以前一样。
林向安笑着应道:
“看来大家心意相通,你们来的正好,我和子宴兄也在商量此事。”
人选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定论,但还有一些细节可以慢慢斟酌。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恢复学报的发行。
“我们俩日后定然参与的少了,这不商量着给你们找帮手。不过当下,应该定下来最新一期的学报内容了。”
段昊初陡然笑了起来,对众人说道:
“这次学报内容,你不是夺了这次乡试的五经魁,不妨将乡试答题登出来,让大家看看。想来很多人都想瞧瞧浙江乡试五经魁的文章。”
乡试的答题内容,除了当事人外,只有官方途径才能出版。
以林向安五经魁的身份,试卷本身就非常有价值。
现在如果主动公开,必定会引起一阵抢购潮。
林向安也忍不住笑了,“你说得有理,既然如此,不妨将今年四位新科举人的答题都收集起来,陆续刊登在学报上,正好也能供生员们学习。”
孙文石和杨辉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虽然之前听他们提过答题内容,但并没有看到过详细的内容。
如果他们愿意公开分享,那可真是大好事了。
学报的售价不高,却能登出如此有份量的文章,简直是意外的惊喜。
孙文石笑着说道:“这个安排太好了!如果出版了,我定得去多买几份送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