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刘文昌和邵明二人不在,林向安还是将打算告诉了孙文石和杨辉。
杨辉与薛文逸、宋桐本就熟识,彼此间有多年交情。
因此对于他们的加入,杨辉表示热烈欢迎。
孙文石也没有异议,毕竟宋桐和薛文逸虽然之前未正式加入学报,但一直在旁听。
如今两人都已考中秀才,吸纳进来理所当然。
至于李修竹担任学报的负责人,大家都表示支持,并没有反对的声音。
唯一剩下的,便是李修竹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提议。
商议完成后,学报的内容方向也基本确定了。
接下来,林向安和段昊初需要分别去联系两位新科举人,和他们商议乡试答卷之事。
李修竹这边林向安来联系,而段昊初则去联系张书淮。
因还有其它事务需要处理,商议结束后,林向安便离开了县学。
前往县衙,登记自己名下的田地。
县里的衙役见到林向安,都恭敬有加。
让熟人郑班头引着他,办理了相关事宜。
期间,林向安顺便向郑班打听了阴阳学官署的堪舆师的情况。
郑班头告诉他,这位堪舆师在县里很有名。
许多人都请他做风水和堪舆。
但要提供举人的功名凭证,并到礼房申请才行。
听后,林向安便立即前去申请。
索幸那位堪舆师与郑班头认识,郑班头说了些好话,林向安本就是县里的名人,便定下了。
林向安想给郑班头好处费,但对方没有收。
只好作罢。
堪舆师答应为林家提供迁坟的服务,不过需要详细的新旧坟地地址草图。
大致选出三处候选地,最后还得实地考察一番。
考虑到这项任务需要堪舆师亲自前往,林向安便决定跟他去跑一趟。
头一天,林向安亲自带人去实地勘察。
毕竟没有地图,得一座山一座山的查看,既费时又费力。
后来,林向安便让林桥带人去寻找。
自己负责掏钱就行。
林向安便准备弄学报的事,他这边已经提供内容,目前已和薛掌柜对接。
段昊初的内容也给出来了,倒是能够做两期。
而李修竹因为忙碌祭祀和宴请的事,林向安并没有前去打扰,准备事情结束,再去沟通。
又过了一日,林向安便收到了张书淮的请帖,邀请他参加宴席。
宴席的规模和段昊初家差不多,办得挺讲究。
在这之后,过了两日,李修竹也送来了请帖。
刘知县、周教谕等人的都前来,也有林向安、段昊初等举人前来助阵。
虽然规模较为不如段家、张家甚大,但还算热闹。
在这个期间,不少人家上林家说媒。
纷纷以林向安要安心备考会试为由拒绝了。
毕竟以林向安的年纪和功名,极有可能进一步。
到时候得亲事,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人家。
现在定下,没有必要。
不过,也有人活络的人,知道林家要起来了,退而其次,便将目光对准了林桥、林远二人。
林桥的亲事,林秋兰和林老太一直放在心上。
毕竟都十七,马上就要十八了,也该急了。
见有人说亲,这不也起了心思。
但林桥这边和他提,基本不接茬,然后说有事,就留在县里。
见不到人,林秋兰只好找林向安说这事。
“安儿,你与阿桥同为兄弟,帮为娘劝劝他。你二姨走的早,就留了阿桥和阿远两孩子,我和你祖母,盼着他成亲生子,但跟着孩子一提,就跑了。”
林秋兰都有些头大,这孩子也不知道心里怎么想的。
如今林向安成为举人了,他的兄弟选择亲事,范围也变多了。
“娘,我知道了,我会去跟他聊的。”
林向安点点头,应下了这事,当年他还能替林桥拖一拖。
但三兄弟中林桥最大,也该找人定下了。
而且子女到婚龄仍未婚配,父母可能被官府问责甚至罚款。
同时当事人还会被指责不孝,这时候社会舆论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