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看着小桃红关切的眼神,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啥滋味都有。
这小妮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小桃红,我……”他支吾着,后面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身份地位的差距,这乱世的变数,还有那该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简直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小桃红见他欲言又止,反而更加担心:“九爷,您有什么话就直说,别憋在心里。”
李明深吸一口气,决定暂时把儿女情长放到一边。
现在可不是谈恋爱的时候,纺织业革新才是头等大事。
“是这样,黄婆婆的这个方法虽然能提高效率,但对原料的需求也更大了。现在棉花的供应有点跟不上,我担心会影响生产。”
黄道婆也皱起了眉头:“这倒是个问题。现在棉田的产量有限,而且那些老顽固地主,还抱着旧思想不放,不肯扩大种植面积。”
李明”
第二天,李明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当地最大的棉田地主——赵员外家。
这赵员外,人如其名,长得肥头大耳,满脸油光,一看就是个不好对付的主儿。
“哟,这不是朱九爷吗?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赵员外眯着眼睛,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
李明也不跟他废话,直接开门见山:“赵员外,我这次来,是想跟你谈谈棉花种植的事。”
赵员外撇了撇嘴:“棉花?我种了这么多年棉花,还用你来教?”
“我不是教你种棉花,我是想跟你合作,一起发财。”李明笑着说道。
“发财?”赵员外来了点兴趣,“怎么个发财法?”
“现在纺织业革新,对棉花的需求量很大。如果你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我可以保证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你的棉花。”李明抛出了诱饵。
赵员外眼珠子转了转,心想这倒是个不错的买卖。
但是,他还是有些犹豫:“这……扩大种植面积需要投入不少成本,万一到时候卖不出去,岂不是亏大了?”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可以跟你签订一个长期合作协议,保证你的棉花全部收购,而且价格还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调整,保证你稳赚不赔。”李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胸有成竹地说道。
赵员外听了这话,终于动心了:“好,既然朱九爷这么有诚意,那我就跟你合作一把!”
搞定了赵员外,李明又马不停蹄地去拜访了其他棉田地主,用同样的办法,说服他们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当然,也不是所有地主都这么好说话。
有些老顽固,死抱着旧思想不放,说什么也不肯合作。
“朱九爷,你那一套新玩意儿,我们看不懂。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棉花的,没必要改变。”
“就是,谁知道你是不是想骗我们?万一到时候血本无归,找谁哭去?”
对于这些顽固分子,李明也没客气,直接采取了强硬手段。
他一方面利用官方的力量,给他们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暗中扶持一些愿意合作的地主,让他们尝到甜头,形成示范效应。
在李明的软硬兼施下,大部分棉田地主都选择了合作,棉花的供应量也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一些传统的纺织工匠,因为不适应新的纺织技术,失去了工作,开始对革新产生抵触情绪。
“朱九爷,你这是要砸我们的饭碗啊!”
“我们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手艺,现在却一文不值了!”
面对这些工匠的质疑,李明并没有回避,而是主动找到他们,耐心解释:“我不是要砸你们的饭碗,而是要让你们的饭碗更大更牢。”
“新的纺织技术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需要更多的人来操作。我可以组织培训班,教你们学习新的技术,让你们重新上岗。”
“而且,新的纺织品质量更好,更受欢迎,也能卖出更高的价格,你们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李明的一番话,让这些工匠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学习新的技术。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工匠,仍然坚持传统的手艺,不肯改变。
对于这些人,李明也没有强求,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继续从事传统纺织,但也告诉他们,时代在发展,如果他们不改变,最终会被淘汰。
就在李明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找上门来。
原来,一些因循守旧的工部官员,看到纺织业革新搞得风生水起,心里很不舒服。
他们觉得李明抢了他们的风头,便联合一些顽固的棉田地主,向朝廷施压,要求停止革新。
“朱九爷搞的这些新玩意儿,劳民伤财,根本就是瞎折腾!”
“纺织业是我们工部管辖的范围,他一个外人插手,简直就是越俎代庖!”
“请陛下明察,停止纺织业革新,还纺织业一个清静!”
这些官员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向了朱元璋的案头。
朱元璋看着这些奏折,眉头紧锁。
他心里也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支持李明的革新。
就在这时,新兴纺织商人坐不住了。
他们好不容易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怎么能让这些老顽固给破坏了?
于是,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四处奔走,联络各方势力,准备反击。
“我们不能让这些老家伙得逞!纺织业革新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利益,我们一定要支持朱九爷!”
“对,我们要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让陛下知道纺织业革新的好处!”
“我们还要发动舆论攻势,让那些老顽固们知道,他们是不得人心的!”
一场激烈的博弈,在朝堂内外展开。
李明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慌张,而是冷静地分析局势,制定对策。
于是,他决定在朝堂上再次展示纺织业革新的成果,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说服更多的大臣支持革新。
在一次朝会上,李明慷慨激昂地陈述了纺织业革新的意义和成果。
“陛下,各位大人,纺织业是国之根本,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传统的纺织技术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已经无法满足百姓的需求。”
“而新的纺织技术,不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现在,我们的纺织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可以出口到国外,为国家赚取更多的财富。”
“经过这段时间的革新,我们的棉花产量提高了三成,纺织品的产量提高了一倍,成本降低了两成。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李明说完,将一份详细的报告呈了上去。
报告上,详细列出了纺织业革新的各项数据,一目了然。
大臣们看完报告,都被震惊了。
他们没想到,纺织业革新竟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果。
一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也开始动摇了。
这时,黄道婆也站了出来,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臣们介绍了新的纺织技术,并现场演示了操作方法。
大臣们看完演示,更加信服了。
他们纷纷表示,纺织业革新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大力推广。
朱元璋看到大臣们的态度转变,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他早就看好李明的才能,也知道纺织业革新对国家有益。
但是,他毕竟是皇帝,要顾及各方面的利益,不能一意孤行。
现在,有了大臣们的支持,他就可以放心地支持李明的革新了。
“好,既然大家都支持纺织业革新,那就继续推行下去。朱重九,黄道婆,你们做得很好,朕要嘉奖你们!”朱元璋龙颜大悦,当场宣布了对李明和黄道婆的嘉奖。
纺织业革新取得了全面胜利,新纺织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纺织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李明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
这天晚上,李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住处。
刚一进门,就看到小桃红站在门口,一脸担忧地看着他。
“九爷,您回来了。我给您准备了宵夜,您吃点东西再睡吧。”小桃红柔声说道。
李明看着小桃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段时间,小桃红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给他带来了很多安慰和鼓励。
他走到小桃红身边,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小桃红,谢谢你。”
小桃红的脸颊微微泛红,她低着头,轻声说道:“九爷,您太客气了。我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
李明看着小桃红娇羞的模样,心中一动。
他知道,自己对小桃红的感情,已经无法掩饰了。
“小桃红,我……”他刚想说些什么,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九爷,不好了,外面有人找你!”一个侍卫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地说道。
李明眉头一皱,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出什么事了?”
侍卫吞吞吐吐地说道:“是……是小桃红的家人来了,他们……他们要带小桃红回去……”
小桃红脸色一变,李明的心也沉到了谷底。
他知道,自己和小桃红之间的感情,恐怕要面临更大的考验了……
“走,出去看看!”李明沉声道,拉起小桃红的手,大步走了出去。
他倒要看看,究竟是谁,敢动他李明的人!
革新的曙光洒满大地,明晃晃的,晃得人心里直乐呵。
新织机“咔哒咔哒”响个不停,吐出的是上好的布匹,也吐出了百姓们对未来的希望。
李明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俯瞰着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
这纺织业的革新算是告一段落,可大元这艘破船,漏洞百出啊!
这哪儿是“阶段性胜利”,分明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一阵风吹过,带来一丝淡淡的霉味。
李明鼻子一皱,这味儿不对劲啊!
他顺着风向望去,只见城外一座古庙,屋顶塌陷,墙体斑驳,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这可是前朝留下来的宝贝疙瘩啊!”李明心里咯噔一下,这乱世之中,连这些文化瑰宝都自身难保,想想就让人心疼。
正想着,身后传来朱元璋爽朗的笑声:“重九,这纺织业革新,你可是立了大功啊!朕要好好赏你!” 李明转过身,拱手道:“陛下,臣愧不敢当。只是,臣还有一事,想向陛下禀明……” 他的目光,投向了那座残破的古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哦?何事?”朱元璋顺着李明的目光看去,“一座破庙而已,何足挂齿?”
李明深吸一口气,正色道:“陛下,此言差矣!这……” 他突然顿住,目光落在古庙前,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一闪而过。
“什么人?!”李明低喝一声,身形一闪,如离弦之箭般射了出去。